1.
周末带我母亲去餐馆吃饭,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人人一手油。
妈妈就招呼服务生过来,说:“小姐,请你给我拿几张‘卫生巾’。”
我尴尬万分,嗔怪地对妈妈说:“妈,您说什么呢!”
回头对目瞪口呆、张口结舌的服务生说:“对不起,小姐,她不是那个意思。麻烦你给我妈妈拿几张‘卫生纸’。”
2.
有一个华人从一个穆斯林手里盘下一爿肉店“HALA BUTCHER”。
他想:卖清真肉食太局限,应该扩大业务范围,让所有的人都来他的肉店买肉。
于是,他毫不犹豫地将招牌改做“HALA PORK”。
3.
老太太是我的同事,一大把年纪还在职场拚杀,她的先生早已退休在家,以自制啤酒为乐。每天下午四点整,老先生开车来接老太太下班。
这天下午,四点二十分了,老太太已经在单位门口等了二十分钟,还没见到老先生的踪影。于是打电话回家。
老先生正在看电视。
“你在干什么?为什么不来接我!”老太太没好气。
“我没车。”老先生理直气壮。
老太太哭笑不得,说:“你看看车道上。。。”
话音未落,电话那端传来“咣”的一声关门声。
第二天早晨,老先生对老太太说:“我看你还是把车开走吧。”
4.
上大学前,一位亲戚教导我:大学期间以学业为重,不要谈恋爱,最好是“上学期间,你看我对眼儿,我看你对眼儿,大家都不说出来,大学毕业就结婚。”
先不说婚姻是“对眼儿”对出来的,还是谈恋爱谈出来的;我的大学是五年制,还没等到毕业,我都已经进入晚婚年龄啦。。。
5.
也是一个亲戚,儿子被儿媳拐出国了,他恨儿媳恨得要命,想儿子想得发疯,就给儿子写信:“‘归来吧,归来呦,浪迹天涯的游子。。。’这首歌不断地在我的耳边回荡。。。。”
过春节,儿子没回来,他又在电话里唱道:“常回家看看、回家看看 。。。”
6.
我的同事讲的故事。她曾在伦敦街头碰到一个女乞丐,伸手向她要钱。她好奇地问那个女乞丐,要钱何用。女乞丐说要钱去买婴儿纸尿裤。我的同事觉得匪夷所思,女乞丐解释道:“我成日在外乞讨,没时间给孩子洗尿布。。。”
7.
圣诞节快到了,五岁的大女受启发,要和两岁的小女玩过家家之出埃及记,并自扮玛丽亚,让小女扮约瑟,一人头顶一块大布,娃娃扮婴儿耶稣。像模像样,玛丽娅抱着耶稣,约瑟骑着竹马,三个人在屋里屋外东游西逛,不亦乐乎。
玛丽娅抱孩子抱累了就让约瑟抱着,自己骑竹马。突然,约瑟一声不吭,把耶稣往地上一扔,转身就跑,玛丽亚气得直跺脚,喝道:“约瑟,你干什么去!回来!”约瑟边跑边撩小花裙子,边喊道:“我尿尿去。”
星期四, 三月 29, 2007
星期四, 三月 15, 2007
三个梦
我和我先生以及黄健、余祥夫妇是同住在一栋很大的单元楼里的邻居。这天清晨一同出门去上班,街上弥漫着恐怖的气氛。有人跑来说,镇子上来了狼群,快躲躲。我不知所措,回头看黄健,黄健说“上车快走!”可是已经来不及,狼群冲进了街道。它们有一人高,非常硕大。有两头竟直奔我们而来,黄健斩钉截铁道:“快回去!”可是我吓得腿都软了,怎么也爬不上那个高台阶,后面我先生推了我一把,才爬了上去,飞奔到楼门口。我安全了。可是他们因为我延误时间,没来得及爬上来,巨狼已经冲到了他们面前,他们吓得不敢动。我只要进去、关上楼门就安全了。我想我不能丢下他们,回身驱赶那两头狼“哧!哧!”那两头狼竟真的跑走了。这时,竟然又来了一头,它比那两头看上去老,头上有一撮直立的白毛,听到我喊叫,直冲我奔来,我反身就跑,冲进楼门,想插上门,它已经冲了上来,一头撞到玻璃门上,“咣!”门被撞得地动山摇般巨响。。。。。。黑夜里只剩下我狂奔的心跳。
我回到了北京,回到了我的中学,左手抱着眉眉,右手拉着泉泉,已经是华灯初上时分,教室还灯火通明,不是放假了吗,谁在上课?推开教室门,满满当当坐了一屋子人,有人在伏案疾书,有人在高声讨论,看到几张熟悉的高中同学的脸,我走上前问道:“你们在做什么?”她说:“我们这一届不是没有高中毕业文凭吗?学校给我们单独开了一个补习班,补习一年,明年考高中毕业文凭。”我听得心惊肉跳,怎么没人通知我一声,不知已经落下多少课程,高中那些书本我还记得多少?到处找教导处,终于在大门口看到教导处的一位女士正在给别人办入学手续,她抬头对我说:“快办吧,不然赶不上进度了。”我问她学费多少钱,她说:“学制一年,学费八百。”我愣在那里,想:真要在这里上一年学吗,不回澳洲了?小孩子还要上学呢。突然,我好像想明白了什么,大喊:我已经大学毕业了,我在澳洲也上完学了,我还有工作,我再也不上学了,去它的高中毕业文凭,我不要了。
眉眉正坐在我的怀里吃橘子,看着她的小手一瓣一瓣地扒橘瓣放到嘴里,好可爱。可是她是我姐姐的女儿,我好喜欢她,看到她,就想抱她,她也很喜欢我,总粘着我,小手勾着我的脖子要我抱。我想:如果眉眉是我的女儿该多好啊。。。。。。黑暗中对自己的这个想法很惊奇,姐姐的女儿是满满,眉眉确实是我的女儿呀。
月光洒在我的被子上,夜色中问自己:你在想什么? 你惧怕什么?你心中有怎样的不安?是对不可预料的困难,以及未卜前途的忧虑吧。
以后要一个人承担所有家务了;要开车上下班;要去交通混乱的奥本去买菜;还要送小朋友去上绘画班;一个人去买25公斤一袋的大米;看着小朋友做功课同时刷碗准备第二天的饭菜;周末小朋友去上兴趣班的时间如何安排呢;去好事围朋友家聚会要开好长距离的车;妈妈走了以后小朋友上托儿所、幼儿园会不会没有位置;谁陪她们皮打疯闹呢。。。。。。
先生去外省面试工作,一步一步,胜利在望,我不敢奢望他会成功,怕想太多,最终落得失望。但是在夜深人静时,忧虑爬上心头,才酿成这三个梦的吧。
他已经争取了那么久,是我一直在鼓励他逆水上游,永不放弃;他终将离我而去,也是我多年以来对他的事业的设想,这次不会分开,以后不知何时也会分开。我这样做,一切只为支持他的事业心。但我心中也有对他离去之后的不安全感吧。我会遇到不可预料的困难吗,我会束手无策、一筹莫展吗。站在阳光下,我会说:我什么都不怕,我很坚强。但是层层掩盖之下,隐约还藏着一个小女人。
我回到了北京,回到了我的中学,左手抱着眉眉,右手拉着泉泉,已经是华灯初上时分,教室还灯火通明,不是放假了吗,谁在上课?推开教室门,满满当当坐了一屋子人,有人在伏案疾书,有人在高声讨论,看到几张熟悉的高中同学的脸,我走上前问道:“你们在做什么?”她说:“我们这一届不是没有高中毕业文凭吗?学校给我们单独开了一个补习班,补习一年,明年考高中毕业文凭。”我听得心惊肉跳,怎么没人通知我一声,不知已经落下多少课程,高中那些书本我还记得多少?到处找教导处,终于在大门口看到教导处的一位女士正在给别人办入学手续,她抬头对我说:“快办吧,不然赶不上进度了。”我问她学费多少钱,她说:“学制一年,学费八百。”我愣在那里,想:真要在这里上一年学吗,不回澳洲了?小孩子还要上学呢。突然,我好像想明白了什么,大喊:我已经大学毕业了,我在澳洲也上完学了,我还有工作,我再也不上学了,去它的高中毕业文凭,我不要了。
眉眉正坐在我的怀里吃橘子,看着她的小手一瓣一瓣地扒橘瓣放到嘴里,好可爱。可是她是我姐姐的女儿,我好喜欢她,看到她,就想抱她,她也很喜欢我,总粘着我,小手勾着我的脖子要我抱。我想:如果眉眉是我的女儿该多好啊。。。。。。黑暗中对自己的这个想法很惊奇,姐姐的女儿是满满,眉眉确实是我的女儿呀。
月光洒在我的被子上,夜色中问自己:你在想什么? 你惧怕什么?你心中有怎样的不安?是对不可预料的困难,以及未卜前途的忧虑吧。
以后要一个人承担所有家务了;要开车上下班;要去交通混乱的奥本去买菜;还要送小朋友去上绘画班;一个人去买25公斤一袋的大米;看着小朋友做功课同时刷碗准备第二天的饭菜;周末小朋友去上兴趣班的时间如何安排呢;去好事围朋友家聚会要开好长距离的车;妈妈走了以后小朋友上托儿所、幼儿园会不会没有位置;谁陪她们皮打疯闹呢。。。。。。
先生去外省面试工作,一步一步,胜利在望,我不敢奢望他会成功,怕想太多,最终落得失望。但是在夜深人静时,忧虑爬上心头,才酿成这三个梦的吧。
他已经争取了那么久,是我一直在鼓励他逆水上游,永不放弃;他终将离我而去,也是我多年以来对他的事业的设想,这次不会分开,以后不知何时也会分开。我这样做,一切只为支持他的事业心。但我心中也有对他离去之后的不安全感吧。我会遇到不可预料的困难吗,我会束手无策、一筹莫展吗。站在阳光下,我会说:我什么都不怕,我很坚强。但是层层掩盖之下,隐约还藏着一个小女人。
星期三, 三月 14, 2007
妈妈的病
妈妈来澳州之前两个月得了肺炎。此肺炎的大名叫做“支原体肺炎”。中国总出产稀奇古怪的病,那年萨斯,去年禽流感,今年又来了个支原体肺炎。
在国内治疗了两个月,算是好了,不发烧,X光线显示没有肺部感染的迹象,也几乎不咳嗽了。但是全身疼。她带来国内医生开的一大堆抗生素,每天吃、每天吃,疼痛却没有减轻,反而重了,最后终于躺到了床上。
我真的吓坏了,带她去看澳大利亚医生。医生听了病情和用药史,认为无大碍,肺炎肯定已经好了,为“抗生素”色变,“赶快把你的抗生素停掉!”并建议如果太疼,就去超市买盒Panadal (必理通)或Nurofen(布洛芬)吃吃好了。
我们不敢怠慢,按照医生说的做,第二天就好转,三天之后妈妈已经在屋里四处走动,要找点活儿来干干了。现在还是乏力,但是一天一天好转起来。
在澳大利亚,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。Panadal (必理通)或Nurofen(布洛芬)是非处方药。抗生素类是处方药。处方药只有依照医生处方,病人才能从药房购得;没有处方,药房是不会卖给病人处方药的。处方药一般都有禁忌和适应症,不是随便吃得的。
澳洲和其他发达国家对处方药管制非常严格。这点中国绝对不是。在中国,随处药店可以买到禁忌药,到医院可以要求医生给开出你想要得药,医生也给你开出价格高昂的药品。
对于抗生素类药,澳洲医生开处方是非常谨慎的,基本持“能不给开,就不给开”的态度。对于一般发烧,如果病人状态如常,病理检查没有异常,医生只建议吃退烧、阵痛的“万能药”:Panadal (必理通)或Nurofen(布洛芬),并且多喝水即可。
中国正相反,什么药贵给病人开什么,本来只是普通感冒发烧,也要花个三、五百元就不奇怪了。抗生素不能抑制病毒的对人体的侵入和发展,吃它何用?
澳洲医生认为,如果必须吃抗生素,三天就可以了,吃三天和吃五天的效果是一样的,吃再长时间益无害大。中国就不同了,吃吧,吃得越多他们越得益。
对于支原体感染,虽然比较麻烦,但吃两个星期也足够了,国内医生竟让我母亲吃了两个月!这简直是谋杀。
以前我以为澳洲人口稀少,不到中国百分之一,病员也稀少,澳洲医生没有国内医生见识多。我现在不以为然了。不可否认,国内有认真负责的好医生,但太少了,你总共遇到过几个?包括那些所谓的什么狗屁“专家”在内的绝大多数医生的医术其实不咋地,原因就是心黑,利欲熏心。
医术有高低,见识有长短,这是可以学习、可以提高的。但是作为一个医者,当病人性命攸关需要救助时,当病人把自己的性命交到这个医生手上时,这个医生竟然看钱比人命还要重,这个“医生”不是一个医生,他是一个杀人犯!
“中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WHO排在第144位,卫生公平性排在第188位,全世界倒数第4位。” 你没看到是杀人犯在给病人看病呢。“崛起的大中国”得到这些“殊荣”就不奇怪了。
不过公平一点讲,杀人犯还觉得自己冤得像窦娥一样呢。请看以下资料:
据《2005年世界卫生报告》,在各国卫生总费用中,欧洲发达国家政府负担80%到90%,美国政府负担45.6%,泰国政府负担56.3%。众多穷国如印度、古巴、朝鲜、苏丹、瓦努阿图、缅甸、布隆迪等,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。中国政府负担17%的医疗费用,而这17%政府负担的医疗费用,据中国社科院的医疗卫生的调查报告表明,80%是为八百五十万以党政军干部为主体的特权阶层服务的。据监察部、人事部披露:全国党政部门有二百万各级干部请长期病假,其中有四十万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。干部招待所、度假村,一年开支500多亿元。
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告诫中国政府:就公共医疗卫生而言,最基本的职能都需由政府承担,由政府出资保证,否则。。。。看吧,否则中国就是一个好例子。放眼看看中国大江南北,一目了然:医院从病人身上找钱,医生靠开药吃回扣挣钱,你想让他们尽职尽责,“为人民服务”,那是痴人说梦。
如果再往下挖深层次原因,我看也没什么意思了,说来说去又说到了体制问题。
算啦,不说啦。
在国内治疗了两个月,算是好了,不发烧,X光线显示没有肺部感染的迹象,也几乎不咳嗽了。但是全身疼。她带来国内医生开的一大堆抗生素,每天吃、每天吃,疼痛却没有减轻,反而重了,最后终于躺到了床上。
我真的吓坏了,带她去看澳大利亚医生。医生听了病情和用药史,认为无大碍,肺炎肯定已经好了,为“抗生素”色变,“赶快把你的抗生素停掉!”并建议如果太疼,就去超市买盒Panadal (必理通)或Nurofen(布洛芬)吃吃好了。
我们不敢怠慢,按照医生说的做,第二天就好转,三天之后妈妈已经在屋里四处走动,要找点活儿来干干了。现在还是乏力,但是一天一天好转起来。
在澳大利亚,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。Panadal (必理通)或Nurofen(布洛芬)是非处方药。抗生素类是处方药。处方药只有依照医生处方,病人才能从药房购得;没有处方,药房是不会卖给病人处方药的。处方药一般都有禁忌和适应症,不是随便吃得的。
澳洲和其他发达国家对处方药管制非常严格。这点中国绝对不是。在中国,随处药店可以买到禁忌药,到医院可以要求医生给开出你想要得药,医生也给你开出价格高昂的药品。
对于抗生素类药,澳洲医生开处方是非常谨慎的,基本持“能不给开,就不给开”的态度。对于一般发烧,如果病人状态如常,病理检查没有异常,医生只建议吃退烧、阵痛的“万能药”:Panadal (必理通)或Nurofen(布洛芬),并且多喝水即可。
中国正相反,什么药贵给病人开什么,本来只是普通感冒发烧,也要花个三、五百元就不奇怪了。抗生素不能抑制病毒的对人体的侵入和发展,吃它何用?
澳洲医生认为,如果必须吃抗生素,三天就可以了,吃三天和吃五天的效果是一样的,吃再长时间益无害大。中国就不同了,吃吧,吃得越多他们越得益。
对于支原体感染,虽然比较麻烦,但吃两个星期也足够了,国内医生竟让我母亲吃了两个月!这简直是谋杀。
以前我以为澳洲人口稀少,不到中国百分之一,病员也稀少,澳洲医生没有国内医生见识多。我现在不以为然了。不可否认,国内有认真负责的好医生,但太少了,你总共遇到过几个?包括那些所谓的什么狗屁“专家”在内的绝大多数医生的医术其实不咋地,原因就是心黑,利欲熏心。
医术有高低,见识有长短,这是可以学习、可以提高的。但是作为一个医者,当病人性命攸关需要救助时,当病人把自己的性命交到这个医生手上时,这个医生竟然看钱比人命还要重,这个“医生”不是一个医生,他是一个杀人犯!
“中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WHO排在第144位,卫生公平性排在第188位,全世界倒数第4位。” 你没看到是杀人犯在给病人看病呢。“崛起的大中国”得到这些“殊荣”就不奇怪了。
不过公平一点讲,杀人犯还觉得自己冤得像窦娥一样呢。请看以下资料:
据《2005年世界卫生报告》,在各国卫生总费用中,欧洲发达国家政府负担80%到90%,美国政府负担45.6%,泰国政府负担56.3%。众多穷国如印度、古巴、朝鲜、苏丹、瓦努阿图、缅甸、布隆迪等,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。中国政府负担17%的医疗费用,而这17%政府负担的医疗费用,据中国社科院的医疗卫生的调查报告表明,80%是为八百五十万以党政军干部为主体的特权阶层服务的。据监察部、人事部披露:全国党政部门有二百万各级干部请长期病假,其中有四十万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。干部招待所、度假村,一年开支500多亿元。
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告诫中国政府:就公共医疗卫生而言,最基本的职能都需由政府承担,由政府出资保证,否则。。。。看吧,否则中国就是一个好例子。放眼看看中国大江南北,一目了然:医院从病人身上找钱,医生靠开药吃回扣挣钱,你想让他们尽职尽责,“为人民服务”,那是痴人说梦。
如果再往下挖深层次原因,我看也没什么意思了,说来说去又说到了体制问题。
算啦,不说啦。
星期一, 三月 12, 2007
两朵小花
她们是我的两个小女儿。
大女泉泉出生时是个巨大的婴儿,着实把我吓了一跳,忍不住惊呼:“这么胖!”她的两个小脸蛋胖得像两个肉丸子,肥嘟嘟的,快要滴下来。全身粉红。鼻头的汗腺还没长好,布满小白点点。头顶一前一后有两个卤门(一般足月儿只有一个)。她个头硕大,哭声响亮,隔着整个走廊都能听见她大哭大闹。
她喜欢用嘴唇、舌头和牙齿(没牙齿时就用牙床)感受世界。有一次,推着一岁的她玩滑梯回来。走到楼门口停下来,打算抱她下车、上楼回家,发现她小嘴正徐徐蠕动着,好像在嚼什么东西。我早有经验,即刻命令她:“吐!”她却使劲摇头如不郎鼓。二话不说,小指伸向她的小嘴巴。她却把小嘴唇闭得更紧,身体向后躲,费了好大力气才伸进她的小嘴里,在她的小腮里游走一番,扣出一个。。。
烟蒂!
泉泉最爱哈哈大笑,我用小勺刮水果果肉给她吃,她看了小勺的往返运动也哈哈大笑。
她爱妈妈爱得昏天黑地。大概两岁时,有一次,早晨,爸爸带她去医院看眼睛,顺便稍上我去上班,到单位附近我要下车了,她先是一愣,之后突然号啕大哭起来。原来她以为我也会陪她去医院,没料到我竟然要走了。五岁时,有一次发高烧,生病在家,没去上学,想妈妈了让姥爷拨电话给我,她在电话里一边哭一边对我说:“妈妈,我想你,我正亲你的照片呢。。。”
小女眉眉出生后四个小时的时候,一个如花儿绽放般的笑容如闪电般从她的小脸上划过,瞬间即逝,却永远印在我心中。这是我看到的最完美的笑嫣。
她八个月时坐在床上吹哨子,十个月时从杯子里喝水不会呛到,一岁时穿鞋、穿袜子会伸出小脚丫,两岁时向妈妈要好吃的东西,一定再多要两块“给姐姐一块,给姥爷一块。”出门给大家压着弹簧门。姥姥生病了,趴在姥姥床前说:“姥姥我看看你的脸还疼吗?”这时她还不到三岁。没有人教她这些,她自己天生就知道要这样做。
不过,她倔起来也真倔,有一次让她刷牙,她就不刷,我不理她,她就站在小脚凳上,保持着我所看到的最后一个姿势足足站了四十多分钟,中间我去看她数次,每次问她说:“刷不刷牙?”她雕塑一样,一动不动,头也不抬,看也不看我,用鼻子回答:“哼!”那时大概两岁半。
泉泉和眉眉有太多不同。
她们口味不同:一个不吃肉,一个要吃肉,还要大肥肉,肥肥的肉肉;一个爱吃鸡蛋,一顿吃两个不够,一个看也不看一眼,塞到嘴里也会吐出来。
性格不同:哈哈笑对咪咪笑;大大咧咧对小心谨慎,勇往直前、无所畏惧对胆小如鼠,看到一只小蟋蟀,或是脚踩到沙滩上,也会吓得魂飞魄散地尖叫;兴趣广泛对细致专著,依赖对独立;一个随和,一个倔强;一个宽厚仁爱,一个细致敏感。
他们的长相也不同:一个又高又瘦,一个矮矮圆圆;眼睛大大对细细小眼;长脸对圆脸。
我老姐说:“我女儿就是我的生命。”其实,除了我的宝贝姑娘之外,我的父母,那个天天把我气到半死的老公,还有我自己,都是我的生命。他们共同组成了我的生命的全部。不能想像,如果缺少任何一位,我的生命会怎样继续,又会流落到何处。
我不喜欢一种说法,曰:小孩生下就哭,因为他知道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为了受苦。
是父母给我这个机会,让我有幸能看到、去体会、去经历这个绚丽缤纷的世界,是父母给我展开这部多姿多彩的壮丽的画卷。人生有顺有逆,有起有落。顺境让我得意,逆境令我坚强。生在红旗下,后半生交托给澳大利亚。没有战乱,没有伤痛,没有生死离别。丰衣足食,人人幸福安康。物质极大丰富,人民为所欲为,言何受苦?真要说苦也就是点苦闷而已。再看我的两个生长在澳大利亚的宝贝女儿,她们说她们喜欢去幼儿园、喜欢去上学,即可见一斑到底是不是在受苦受难。我们比起当今世界其它很多地方的很多人、很多儿童不知幸福、幸运多少倍。
我也不喜欢一种说法,曰:恋爱结婚就是为了繁衍。
这个有时让我爱、有时又让我恨得牙痒的男人,除了与我共同“繁衍”出两个天使般可爱的小孩子,也曾让我体会过从未有过的被爱和爱的激情。
这个叫做“爱情”的东东和任何一种热爱均不相同,它美妙而又烦恼,想求求不来,想躲躲不开。有时已经忍无可忍,终于决定要放弃,看到两个小儿,又忍不住多给他一次机会。
多年的互相扶持,让激动人心的爱变醇香、升华,让它变成介于亲情、友情和激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感情,让它变成蕴含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的关爱和深情。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有我们共同生活的印记,是他给我的生命的画卷填上最明亮的色彩。
恋爱和结婚比繁衍要复杂得多、持续的久远得多。没有人责令我必须结婚、必须生子,我也不一定非要结婚、非要有后代,是我自己选择了这样的人生。孩子的出生是对双方感情的肯定和巩固,但并不是我和他相恋的目的。繁衍可以瞬息完成,之后也可各走各路、互不相认。但是相濡以沫、共相厮守,惦念关怀十几以至几十年的目的不是“繁衍”一个词可以概括描述和总结表明的。
我更不喜欢一种说法,曰:孩子的生日就是妈妈的受难日。
让孩子因自己的出生而对妈妈有负罪感,太有失公平。谁也没逼迫你生,是你自己要生。既然选择要生,就一定要承担孩子出生之后将会带来的后果。这个后果包括疼痛、辛劳,容颜的快速老去,和一生对他们的牵挂。怎可以因为孩子的出生带来疼痛、改变了自己的生活、使自己不快,而责备是孩子一手造成的呢?明明是你自己造成的嘛,你怎么好意思赖别人。
再者,你说我受难?我本人倒还不觉得呢。
产痛不同于其它任何一种病痛,它来得迅猛浩大,但它是一次性的,当时是很疼,忍过十几个小时之后,说结束就结束了。干脆得很,决不拖泥带水,说不疼就再不会疼了。
生养小孩是很辛苦,但是付出却换来巨大的欣喜。抱着我脖子的小胳膊,拉着我的大手的小手,耳边深情的低语,贴在墙上不知什么时候写的“我爱我妈妈”的小纸条,放在我包里的为我画的画,那时时传来的如山泉般清澈的欢笑声。还有那些在我伤心时与我一起痛哭的眼泪,最深情的拥抱,以及由我独享的、令我破涕为笑的小儿童特有的幽默感。她们是我归心似箭的动力,是我放弃婚姻的顾忌,是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。。。说也说不完那些来自于孩子们所给予我的最真、最纯、最朴质的全身心投入的爱。
如果, 爱,是可以成本核算的话,她们给我的、比我付予她们的多太多。我只用一天的疼痛,和一点点辛劳,就换来她们,无论是在我的有生之年,还是在我离世之后,贯穿她们一生的,直至她们自己的生命的终点的,对我无尽的思念和热爱。
我不吃亏,我太赚了。
生子的过程让我体会生命的伟大,痛苦也可以作为一种享受。抚养小孩的过程让我学会宽容,学会坚强。让我学会对人有耐心,对事有恒心和毅力。没有自己生养过小孩的女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,无论有多少珠宝,金钱,多高的地位、名誉也不能补偿此巨大的缺憾。是孩子们使我的生命的画卷发射出最璀璨光芒。
是爱让我有了生命,也是爱让我的生命发光,没有爱我的生命将黯淡。唯有爱,父母的,伴侣的,孩子的爱,才是我生命的全部。
。。。 。。。
炎炎夏日的午后,去接两个小朋友放学。她们边走边玩。蹲下揪小草花,吹蒲公英,漂亮的小石子吸引了她们的目光,一会小鸟被她们追得扑棱棱飞上枝头,一会两人看邻家的猫咪又看傻了眼。
肩上背着三个包、两个水壶,腋下夹着两顶小太阳帽,左手攥着一叠老师发的通知单、校报、作业纸和她们画的画,右手同时拉着两只小手,一只小手和一只更小的手,我说:“宝贝,等你们长大了,和妈妈一起去逛街、喝下午茶,可好?”
大女泉泉出生时是个巨大的婴儿,着实把我吓了一跳,忍不住惊呼:“这么胖!”她的两个小脸蛋胖得像两个肉丸子,肥嘟嘟的,快要滴下来。全身粉红。鼻头的汗腺还没长好,布满小白点点。头顶一前一后有两个卤门(一般足月儿只有一个)。她个头硕大,哭声响亮,隔着整个走廊都能听见她大哭大闹。
她喜欢用嘴唇、舌头和牙齿(没牙齿时就用牙床)感受世界。有一次,推着一岁的她玩滑梯回来。走到楼门口停下来,打算抱她下车、上楼回家,发现她小嘴正徐徐蠕动着,好像在嚼什么东西。我早有经验,即刻命令她:“吐!”她却使劲摇头如不郎鼓。二话不说,小指伸向她的小嘴巴。她却把小嘴唇闭得更紧,身体向后躲,费了好大力气才伸进她的小嘴里,在她的小腮里游走一番,扣出一个。。。
烟蒂!
泉泉最爱哈哈大笑,我用小勺刮水果果肉给她吃,她看了小勺的往返运动也哈哈大笑。
她爱妈妈爱得昏天黑地。大概两岁时,有一次,早晨,爸爸带她去医院看眼睛,顺便稍上我去上班,到单位附近我要下车了,她先是一愣,之后突然号啕大哭起来。原来她以为我也会陪她去医院,没料到我竟然要走了。五岁时,有一次发高烧,生病在家,没去上学,想妈妈了让姥爷拨电话给我,她在电话里一边哭一边对我说:“妈妈,我想你,我正亲你的照片呢。。。”
小女眉眉出生后四个小时的时候,一个如花儿绽放般的笑容如闪电般从她的小脸上划过,瞬间即逝,却永远印在我心中。这是我看到的最完美的笑嫣。
她八个月时坐在床上吹哨子,十个月时从杯子里喝水不会呛到,一岁时穿鞋、穿袜子会伸出小脚丫,两岁时向妈妈要好吃的东西,一定再多要两块“给姐姐一块,给姥爷一块。”出门给大家压着弹簧门。姥姥生病了,趴在姥姥床前说:“姥姥我看看你的脸还疼吗?”这时她还不到三岁。没有人教她这些,她自己天生就知道要这样做。
不过,她倔起来也真倔,有一次让她刷牙,她就不刷,我不理她,她就站在小脚凳上,保持着我所看到的最后一个姿势足足站了四十多分钟,中间我去看她数次,每次问她说:“刷不刷牙?”她雕塑一样,一动不动,头也不抬,看也不看我,用鼻子回答:“哼!”那时大概两岁半。
泉泉和眉眉有太多不同。
她们口味不同:一个不吃肉,一个要吃肉,还要大肥肉,肥肥的肉肉;一个爱吃鸡蛋,一顿吃两个不够,一个看也不看一眼,塞到嘴里也会吐出来。
性格不同:哈哈笑对咪咪笑;大大咧咧对小心谨慎,勇往直前、无所畏惧对胆小如鼠,看到一只小蟋蟀,或是脚踩到沙滩上,也会吓得魂飞魄散地尖叫;兴趣广泛对细致专著,依赖对独立;一个随和,一个倔强;一个宽厚仁爱,一个细致敏感。
他们的长相也不同:一个又高又瘦,一个矮矮圆圆;眼睛大大对细细小眼;长脸对圆脸。
我老姐说:“我女儿就是我的生命。”其实,除了我的宝贝姑娘之外,我的父母,那个天天把我气到半死的老公,还有我自己,都是我的生命。他们共同组成了我的生命的全部。不能想像,如果缺少任何一位,我的生命会怎样继续,又会流落到何处。
我不喜欢一种说法,曰:小孩生下就哭,因为他知道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为了受苦。
是父母给我这个机会,让我有幸能看到、去体会、去经历这个绚丽缤纷的世界,是父母给我展开这部多姿多彩的壮丽的画卷。人生有顺有逆,有起有落。顺境让我得意,逆境令我坚强。生在红旗下,后半生交托给澳大利亚。没有战乱,没有伤痛,没有生死离别。丰衣足食,人人幸福安康。物质极大丰富,人民为所欲为,言何受苦?真要说苦也就是点苦闷而已。再看我的两个生长在澳大利亚的宝贝女儿,她们说她们喜欢去幼儿园、喜欢去上学,即可见一斑到底是不是在受苦受难。我们比起当今世界其它很多地方的很多人、很多儿童不知幸福、幸运多少倍。
我也不喜欢一种说法,曰:恋爱结婚就是为了繁衍。
这个有时让我爱、有时又让我恨得牙痒的男人,除了与我共同“繁衍”出两个天使般可爱的小孩子,也曾让我体会过从未有过的被爱和爱的激情。
这个叫做“爱情”的东东和任何一种热爱均不相同,它美妙而又烦恼,想求求不来,想躲躲不开。有时已经忍无可忍,终于决定要放弃,看到两个小儿,又忍不住多给他一次机会。
多年的互相扶持,让激动人心的爱变醇香、升华,让它变成介于亲情、友情和激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感情,让它变成蕴含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的关爱和深情。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有我们共同生活的印记,是他给我的生命的画卷填上最明亮的色彩。
恋爱和结婚比繁衍要复杂得多、持续的久远得多。没有人责令我必须结婚、必须生子,我也不一定非要结婚、非要有后代,是我自己选择了这样的人生。孩子的出生是对双方感情的肯定和巩固,但并不是我和他相恋的目的。繁衍可以瞬息完成,之后也可各走各路、互不相认。但是相濡以沫、共相厮守,惦念关怀十几以至几十年的目的不是“繁衍”一个词可以概括描述和总结表明的。
我更不喜欢一种说法,曰:孩子的生日就是妈妈的受难日。
让孩子因自己的出生而对妈妈有负罪感,太有失公平。谁也没逼迫你生,是你自己要生。既然选择要生,就一定要承担孩子出生之后将会带来的后果。这个后果包括疼痛、辛劳,容颜的快速老去,和一生对他们的牵挂。怎可以因为孩子的出生带来疼痛、改变了自己的生活、使自己不快,而责备是孩子一手造成的呢?明明是你自己造成的嘛,你怎么好意思赖别人。
再者,你说我受难?我本人倒还不觉得呢。
产痛不同于其它任何一种病痛,它来得迅猛浩大,但它是一次性的,当时是很疼,忍过十几个小时之后,说结束就结束了。干脆得很,决不拖泥带水,说不疼就再不会疼了。
生养小孩是很辛苦,但是付出却换来巨大的欣喜。抱着我脖子的小胳膊,拉着我的大手的小手,耳边深情的低语,贴在墙上不知什么时候写的“我爱我妈妈”的小纸条,放在我包里的为我画的画,那时时传来的如山泉般清澈的欢笑声。还有那些在我伤心时与我一起痛哭的眼泪,最深情的拥抱,以及由我独享的、令我破涕为笑的小儿童特有的幽默感。她们是我归心似箭的动力,是我放弃婚姻的顾忌,是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。。。说也说不完那些来自于孩子们所给予我的最真、最纯、最朴质的全身心投入的爱。
如果, 爱,是可以成本核算的话,她们给我的、比我付予她们的多太多。我只用一天的疼痛,和一点点辛劳,就换来她们,无论是在我的有生之年,还是在我离世之后,贯穿她们一生的,直至她们自己的生命的终点的,对我无尽的思念和热爱。
我不吃亏,我太赚了。
生子的过程让我体会生命的伟大,痛苦也可以作为一种享受。抚养小孩的过程让我学会宽容,学会坚强。让我学会对人有耐心,对事有恒心和毅力。没有自己生养过小孩的女人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,无论有多少珠宝,金钱,多高的地位、名誉也不能补偿此巨大的缺憾。是孩子们使我的生命的画卷发射出最璀璨光芒。
是爱让我有了生命,也是爱让我的生命发光,没有爱我的生命将黯淡。唯有爱,父母的,伴侣的,孩子的爱,才是我生命的全部。
。。。 。。。
炎炎夏日的午后,去接两个小朋友放学。她们边走边玩。蹲下揪小草花,吹蒲公英,漂亮的小石子吸引了她们的目光,一会小鸟被她们追得扑棱棱飞上枝头,一会两人看邻家的猫咪又看傻了眼。
肩上背着三个包、两个水壶,腋下夹着两顶小太阳帽,左手攥着一叠老师发的通知单、校报、作业纸和她们画的画,右手同时拉着两只小手,一只小手和一只更小的手,我说:“宝贝,等你们长大了,和妈妈一起去逛街、喝下午茶,可好?”
星期三, 三月 07, 2007
悉尼M5
今晨新闻报道称,M5又发生撞车事故,一人致命,隧道瘫痪数小时。由于正值上班高峰时间,驶入隧道的车辆无法退出,饱吸废气;地面上车辆为避免驶入隧道,绕行地面道路,更造成地面道路拥堵。
M5,怎么说你好呢。我一向对它没好感,即使有时也会使用它,
M5东段隧道快速路(以下称M5)工程1998年动工,经过三年的建设,于2001年12月10日正式通车。此造价7亿9千4百万澳币的巨大工程,南接贝佛利山的M5高速路,北到悉尼机场。由澳州政府投资并拥有,且由公众免费使用。
M5全长约 11公里,包括两段隧道:第一段从英皇乔治路到机场,全长约 4公里,是当时澳洲最长的隧道;第二段全长 550米,由库克河河底穿过。
当我第一次兴高采烈开上M5时,大概是通车剪彩之后一两天,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多车辆。但是,驶入的一刹那,令我猛然想起史塔隆主演的一部电影,忘了电影名,情节是:隧道发生撞车事故,油罐车爆炸造成塌方,一群人被埋在隧道内生死攸关,史塔隆演绎英雄本色,带领一行人等逃出险境。
我对先生说,我们以后再不要走这条路,太恐怖了。那时正值911,恐怖分子不时威胁,扬言下一个目标是悉尼。天哪,如果炸弹引爆,不要说几个,一个大家就全完戏了。我相信我们是没有那么幸运,能遇上史塔隆那样的英雄,来救我们全家大小的性命的。
后来有个别次,依仗侥幸心理,又走M5,发现它还有其它问题。一个是污染,在北京污染最严重的地段也没有这么重的尾气味,把车窗关得再严也能闻得到。另一个是交通事故隐患,它的确快捷便利,省去地面行驶的二十多个红灯,因此吸引太多车辆使用此路。但车道狭窄,只有两条线,还有弯道。车速均很快,车辆之间距离经常在危险距离之内。有时时速已达80公里,前后却只相距三两米。车辆一旦失控,很容易与其它车道的车辆相撞,亦或撞到墙壁上,定会造成多辆车追尾,后果不堪设想。
RTA 去年提交报告说污染问题已经基本解决,但是上个月我走过一次M5(侥幸心理又发作,经不住“快捷”的诱惑),发现也无太大改变,还是原样,隧道里乌烟瘴气。而且,前后左(或右)的车辆还是互相紧紧尾随,开得飞快。
朋友,如果你真的不是那么着急赶时间,最好不要走M5(着急就更不要走了)。一来,慢点总是安全些。给自己多留出些赶路的时间,省时不应省在行车上,一切安全第一。二来,逃离中国大烟缸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活长一点吗?刚离虎穴又入狼窝就有点不值啦。
M5,怎么说你好呢。我一向对它没好感,即使有时也会使用它,
M5东段隧道快速路(以下称M5)工程1998年动工,经过三年的建设,于2001年12月10日正式通车。此造价7亿9千4百万澳币的巨大工程,南接贝佛利山的M5高速路,北到悉尼机场。由澳州政府投资并拥有,且由公众免费使用。
M5全长约 11公里,包括两段隧道:第一段从英皇乔治路到机场,全长约 4公里,是当时澳洲最长的隧道;第二段全长 550米,由库克河河底穿过。
当我第一次兴高采烈开上M5时,大概是通车剪彩之后一两天,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多车辆。但是,驶入的一刹那,令我猛然想起史塔隆主演的一部电影,忘了电影名,情节是:隧道发生撞车事故,油罐车爆炸造成塌方,一群人被埋在隧道内生死攸关,史塔隆演绎英雄本色,带领一行人等逃出险境。
我对先生说,我们以后再不要走这条路,太恐怖了。那时正值911,恐怖分子不时威胁,扬言下一个目标是悉尼。天哪,如果炸弹引爆,不要说几个,一个大家就全完戏了。我相信我们是没有那么幸运,能遇上史塔隆那样的英雄,来救我们全家大小的性命的。
后来有个别次,依仗侥幸心理,又走M5,发现它还有其它问题。一个是污染,在北京污染最严重的地段也没有这么重的尾气味,把车窗关得再严也能闻得到。另一个是交通事故隐患,它的确快捷便利,省去地面行驶的二十多个红灯,因此吸引太多车辆使用此路。但车道狭窄,只有两条线,还有弯道。车速均很快,车辆之间距离经常在危险距离之内。有时时速已达80公里,前后却只相距三两米。车辆一旦失控,很容易与其它车道的车辆相撞,亦或撞到墙壁上,定会造成多辆车追尾,后果不堪设想。
RTA 去年提交报告说污染问题已经基本解决,但是上个月我走过一次M5(侥幸心理又发作,经不住“快捷”的诱惑),发现也无太大改变,还是原样,隧道里乌烟瘴气。而且,前后左(或右)的车辆还是互相紧紧尾随,开得飞快。
朋友,如果你真的不是那么着急赶时间,最好不要走M5(着急就更不要走了)。一来,慢点总是安全些。给自己多留出些赶路的时间,省时不应省在行车上,一切安全第一。二来,逃离中国大烟缸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活长一点吗?刚离虎穴又入狼窝就有点不值啦。
订阅:
博文 (Atom)